预言_第二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 (第3/5页)

他是由衷的,

    史蒂文生扬扬眉毛“你应该有,他们早已知道你是岑仁芝的女儿,严某人的高足,以及受美新处所聘,前来写特别报导,你期望他们怎么样,视若无睹?”

    真的,理亏的似乎应该是陈萼生。

    “放松点.切勿接触人家的敏感范围,据实报导,下次还能再来。”

    “这已是上好忠告,谢谢你,史蒂文生。”

    “没问题,没问题,真的有什么事,你大可找找商量,还行,什么事都没有,我们也可以出来喝一杯。或是跳舞。”他眨眨眼。

    千年不变的美国人。

    “史蒂文生,我仍然觉得这个地方有点怪怪的。”

    金毛儿笑“我与女同事谈过,她们都不大喜欢这里,大概是不容易找得到异性伴侣的缘故。”

    “不!”

    “别担心,在这里,多数人会被钉梢。”

    “为什么?”

    他耸耸肩“一处乡村一处例。”

    萼生啼笑皆非。

    “你总听说有些缺乏自信的人吧,喜欢钉住爱人不放,非得知道对方一动一静才睡得着觉,大抵是同样的情意结作祟。”

    萼生不出声。

    “我约了人,失陪。”

    萼生与他握手道别。

    “当心。”史蒂文生似被她小小蜜色脸庞感动,讲出真心话来。

    萼生拍拍他的肩膀。

    史蒂文生才踏出去,咖啡室门口就一阵騒动。萼生抬起头一看,不禁摇头太息,还有谁,是领班与侍应生不肯招待衣冠不整的刘大畏先生,正把他挡在门外。

    看到萼生,他指指腕表,表示时间己到。

    萼生迎出去,板着脸告诉他:“你在门口等我就行,不必走进来扰攘。”

    刘大畏咀角吊着支吸管,委屈地说“处处分阶级,农民变贱民。”

    萼生纳罕“你倒是出口成章。”

    “嘿,小姐,这两句口诀可不是我发明的,城里人人会唱。”

    萼生听出纰漏来,笑嘻嘻说:“你不是讲,此刻的管理,比英国人还要好吗?”

    刘大畏并没有被难倒“我就是不喜欢这些酒店,一幢幢似从前的租界,进得门来,就照外国人规矩。”

    萼生的心一动,他说得对,每一幢商业大厦,每一间银行,一旦签约租借出去,就变成小型租界。

    刘大畏见解独到,萼生开始觉得他有点意思,可惜这人卖相奇差,举止粗鲁,有时甚至故意夸张,象是对社会消极抗议。

    萼生微笑,也许她把他的层次高估了,也许他不过是一个普通的江湖小混混,因居然可以在都会立足,占一席地位,故处处把握机会,作经已抖起来状。

    到处都有这样的人。

    萼生知道要作颇长途旅行,故备下矿泉水及三文治,又被刘大畏君讥笑一番“中国人不能喝中国水。多稀罕,洋水喝进肚子,能长春不老还是恁地。”

    萼生呼喝他:“废话少说,照这个地点,快快驶去。”她把地址字条递给他。

    小刘气鼓鼓发动引擎,把车子驶出去。

    萼生在后座戴起耳机听录音带。

    萼生一直喜欢听傻气的情歌,新旧统杀,耳畔传来女歌手无奈寂寥的呻吟:自从你去了之后,我整夜耍乐整日睡觉,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可是,可是我心底却知道,没有什么可与你比较,没有,没有什么可与你比较…

    窗外风景不住向后飞驰。

    刘大畏在倒后镜看她,暗暗纳罕,她在听什么?脸上竟会露出如许温柔婉约的神色来,奇怪,她分明是感动了,有什么可以使这般霸道悍强的女子软化?匪夷所思。

    萼生除下耳筒,叹口气。

    车子一驶离市中心,市容便开始破败残旧,道路凹凸不平,渐渐有点两个世界的感觉。

    抵达隧道,车子停下付费,萼生看到两条管道左边一条,有大量脚踏车驶进去,铃声叮叮叮,轮子擦轮子,蔚为奇观。

    电光石火间,她领会到以前摩托车行驶的隧道此刻已辟给脚踏车用。

    为什么?只有两个原因:不是汽车少了,就是脚踏车多了。

    萼生佯装什么都没看到。

    倒底年轻,她脸上讶异感慨的神情,早已落在司机眼内。

    过了这条隧道,名正言顺,驶进市郊。

    萼生一背脊汗,衬衫贴在身上,车子的避震差劲,背都酸了。

    她叫小刘停车,移到前座位子去坐,希望舒服些,又拿出矿泉水旋开瓶盖喝两口。

    小刘口渴,又不敢出声。

    萼生只得给他一瓶,咀巴不饶人“这可是洋水啊,喝了生蛊胀。”

    小刘气结,干脆下车,跑到街喉去接生水喝。

    萼生自十三四岁过后,就不再与男生玩斗气游戏,颇恍然若失,今重拾笞兽,有意外之喜,哑然失笑。

    街喉锁得紧紧,不得要领,小刘只得回车来,低声下气喝口洋水,没想到水是咸的,且冒泡,呛得他咳吐起来。

    萼生知道这个时候如果再笑,就不大善良了,别转头只是看着车外风光,

    小刘咕哝:“唉,出尽洋相。”英雄气短。

    当下不言语,把车子一直向前驶去。

    和平乡十一弄四号。

    快可见到仁屏阿姨。

    当年移民,母亲一早在表格上填妥阿姨名字。

    可是他们统在内地出生,根本没有证明文件提出亲生姐妹证据,阿姨并不热衷“听其自然”是她的口头禅。

    可惜这世界没有什么事毋须争取而会自然发生,所谓听其自然,并不代表任何工夫都不做,而是做得不露痕迹,做得含蓄,不那么恶形恶状,争先恐后,已经叫做顺其自然。

    仁屏阿姨结果留下下来。

    萼生知道她一向是搞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