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章 (第1/5页)
第五章 扬心中疙瘩一下子被抚平。 当晚,李月冬医生的电话到了。 “林茜,我想你可以开始在电视上呼吁。” 林茜的心沉下去“危急了。” “是,过去两个月治疗情况良好,此刻转劣,最佳方式是接受骨髓移植,我本人亦有登记捐赠,可惜不合小英采用。” “我马上联络同事发起华裔社区登记活动。” “林茜,尽快寻找小英血亲。” “这意味着公布她身世。” “林茜,我们都知道你真爱这个孩子,但是一直以来,你是白人,她有黄皮肤,她的身世,瞒得了谁呢?” 林茜茫然“她黄肤?我都忘了。” 李医生挂上电话,忙着逐一检查病人。 推开英安德信的房间,发觉病床上没有人。 医生马上问看护:“病人去了何处?” “她一直在房中。” 医生马上说:“即刻广播。” 十分钟过去,仍然不见病人。 李医生额角已经冒汗,跑到警卫部要求看大门录影机拍摄记录。 录影带上可清晰看见英安德信穿着便服离开医院,时间是九时十一分,她离去已经超过三十分钟。 李医生即时知会警方及安氏夫妇。 英到什么地方去了? 她只想离开医院。 英换回白衬衫卡其裤,解除身上管子,吸进一口气,缓缓走出医院。 她也不知想到什么地方去。 以她目前情况,需按时服葯,也绝不可能走远。 天气那样好,白云一团团浮在蔚蓝色天空中,像煞英国画家康斯特堡笔下风景。 英步行到湖滨去。 她挑一张长凳坐下。 天气一好,老人与孩子都纷纷出动,湖畔相当热闹,偶尔有年轻女郎穿小小胸衣,超窄短裤,踩着直线滚轴溜冰鞋经过,金发与汗毛在阳光下闪闪生光,煞是好看。 英坐着静静看风景。 保母推着婴儿车经过,有好几对孪生儿,小面孔长得一模一样,胖手胖脚互相拍打,仿佛不大友爱,英看得笑出来。 她不后悔偷走。 冰淇淋小贩的音乐车驶近,英买了一只巧克力甜筒。 安家冰箱里塞满类似冰淇淋。 璜妮达说的:做小孩已经够可怜,倘若还不能吃饱,还有什么意思? 扬放学回家,可以扫清冰箱内一半食物。 正在享受片刻宁静,一只红色皮球滚过来,停在英脚下。 英随手拾起。 一个小小女孩走近,她刚学会走路,穿着考究童装,一双会得闪光的小球鞋尤其神气。 她的黑发梳一条冲天炮,像足杨柳青年画中的小奶娃。 英用中文同她说:“你好,球是你的吗,还给你。” 幼儿的母亲走近,却用英语说:“说谢谢。” 英抬起头,怔住,她看到的是一个红发绿眼满脸雀斑的红发太太。 那华裔小女孩分明是她的领养儿。 换句话说,那孩子命运与英相同。 红发女士用普通话问候:“你好吗。” 英却用英语:“请坐,我们聊几句。” 红发太太笑着坐下“我叫丽池,我女儿叫薛尼。” “薛尼有多大?” “十个月十五天。” 英问得很技巧:“到了加国多久?” “我们到中国南京领养薛尼时她只得五个月大,已经懂得认人,见到我丈夫一脸胡髭,惊哭不已,我们一眼看见她已深深爱上她。” 又一个动人的领养故事。 英注视薛尼小小面孔,发觉她上唇有缝针痕迹。 “薛尼出生时有兔唇。” “你不介意?” 红发太太抱起女儿“她是我的女儿,在手术室经过十五分钟就做好缝合,小问题。” 那口气与林茜安德信如出一辙。 英泪盈于睫。 “我们一组十一对夫妇,同时往南京领养,那时疫症流行,政府忠告我们延期出发,可是中国的规定是,三个月内不去办妥手续,就丧失资格,所以我们带备口罩勇往直前,现在,我们每月在这公园里集会。” “十一个家庭?” “是,一共十一名女婴。” 英笑了,轻轻抹去眼角泪水。 “你要不要来参加我们野餐会?就在那边。” “丽池,我想问你几句话。” 因英是华裔,红发太太爱屋及乌“请说。” “倘若小孩将来有病,你们会怎样?” 她愕然“有病看医生呀。” “会否后悔?” 红发太太笑了“孩子不比电冰箱,洗衣机,坏了,有缺憾,可以退还原厂换一台。” 英一直点头。 红发太太热诚邀请:“过来喝杯热可可。” 这时那领养儿的爸爸走近,果然,一脸金色大胡髭,眼若铜铃,蛮惊人。 可是小薛尼已经不再害怕,一手拉着爸爸手,一手去拔胡髭,他们一家三口嘻嘻哈哈的走开。 西方人领养华裔儿童数目越来越多。 十岁八岁时英问过林茜妈:“英是路边捡回来的吗?” 璜妮达抢着回答:“英是耶稣送给mama的礼物。” 英轻轻站起来。 她用公用电话叫了一部计程车。 回到家中发觉门前停着警车。 扬第一个奔出来。 他见到英马上紧紧抓住她的手,大声叫:“妈,妈,英在这里。” 大门马上打开,一家人一起冲出来,都卡在门口,进退两难,彼得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