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19章肚子里是通 (第2/2页)
的话,不禁拍掌称妙,当下便由胡师爷拟了一个奏章,第二天早朝,和珅当殿递上。奏章上大概说:皇上登极六十年以来,海内澄清,功盖寰宇,宜举行登极周甲庆祝大典。命内客翰林院编撰纪功书册,晓之天下,传之万世。干隆帝看了奏章,起初是谦逊了一番。 当时文武百官谁不愿讨皇上的好,便你一本,我一本,都跟着和珅奏请皇上举行庆祝大典,又交文学大臣编撰纪功书册。 后来,和珅又独上一本奏章,说皇上登极以来,有十件大功:两次打平准部,两次扫平金川,平定回部,平定台湾,收服廓尔喀,收服安南,招降缅甸,平定贵州等等。 这十回战功,都是皇上亲授机宜,恩威并用,因此须发交翰林院,把这十回战功详细记叙。一面由百官们共上尊号,称为“十全大帝”圣旨下来,纪功书着交和珅、纪文达率领南斋各翰林详细记叙,不得过事铺张。至上尊号一节,着无庸议。 那班文学大臣得了这个圣旨,便忙着起草的起草,修正的修正,缮写的缮写,那干隆帝也常常亲自到南书斋里来察看。南书斋里以纪晓岚为首,凡是皇帝进出起坐,都是纪晓岚陪奉着。看看到了大热天气,那部纪功书快要完工,纪晓岚是怕热,为了这编纂的事体。 他只得忍着热,天天到南书斋里来督看着,他每到午后,打量皇帝不出来了,便赤膊盘辫,高坐在炕床上,拿着一柄大蒲扇摇着风,嘴里嚷着热。有一天,他正脱去衣裳,把辫子盘在头顶上。 正盘到一半的时候,忽听得院子里有“唵唵”几声喝道的声音,知道皇帝来了,慌得那班翰林各个在座位上站了起来。 低着头候着。纪晓岚已来不及穿衣服了,一时无可躲避,急向炕床底下一钻,屏声静息地缩着,只听得一阵靴脚响,干隆帝与和珅说着话。和珅又说了许多恭维皇上战功的话。 干隆帝又吩咐:这纪功书编纂完了,赶着再编六巡江浙的游记,着和珅、纪晓岚两人督率各翰林细细地编纂,总须实事求是,不可过意铺张,那和珅听了,口称领旨,接着,皇帝问道:“纪晓岚到什么地方去了?” 那领班的大臣奏称:有私事去去便来。干隆帝又问道:“这部纪功书定了名目没有?”和珅奏称:暂时定名《十全大武功记》。”干隆帝听了呵呵大笑,说道:“如此说来,朕便称‘十全老人’罢!” 接着皇帝便下座来,走到各大书桌前随手翻着看那文稿,这时满屋子静悄悄的,连咳嗽声儿也没有。 纪晓岚这时趴在炕板底下气闷得厉害,那汗珠儿似下雨一般直淋下来,热得他撑大了嘴喘着气。半晌,他侧着耳朵听听,外面毫无声息,他以为皇帝已经去了,再也忍不住了,便伸出头来,大声问道:“老头子去了吗?” 把满屋子的人齐吓了一跳。干隆帝十分诧异,连问:“谁在那里说话?”吓得大家不敢说话。 到底是和珅的胆大,回奏说:“听去好似纪晓岚的口音。”干隆转过身来,对着炕床喝问:“谁在里面?”只听得炕下面有人说道:“臣纪文达在炕下。”皇帝问:“为什么不出来?”纪晓岚回奏说:“臣赤身露体,不敢见驾。” 干隆帝说道:“恕你无罪!快出来说话。”纪晓岚听了,巴不得一下,从炕板下面钻出来。纪晓岚的身体高大,爬了半天才出来,看时,他上身赤着膊,浑身汗珠儿淌着,满粘着灰尘泥土。干隆帝上炕去坐下,纪晓岚吓得只是跪在地下磕着头。 隔了半晌,干隆帝冷冷地问道:“你这‘老头子’三字,是给朕取的绰号吗?”纪晓岚不敢作声。 干隆帝又说道:“你是文学侍从大臣,肚子里是通的,如今且把这‘老头子’三个字讲解给朕听听。若讲得不差,便恕你无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