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07章住在绿天深処 (第2/2页)
***却说干隆帝回銮,御舟停泊涿州地方,自有一班地方官上船去叩请圣安。官员退出以后,皇帝便把乡间的父老传上船来,亲自问他民情风俗和稻麦的收成,正问话时。 忽见一个老年和尚,搀着一个六七岁的男孩儿上船来,跪在当地,不住地磕头,这时御舟上的人看了,都十分诧异。 干隆帝打发总管太监下去盘问,那老和尚说:“贫僧名叫圆真,当年和四皇子多罗履端郡王永城十分要好,郡王在日,常常蒙召进府去谈经说道。如今郡王死了,老僧便出京来,在这涿州地方圣明寺里做主持。这个孩子,便是当年郡王的亲生子,当今皇上的嫡亲孙儿。 只因家庭大变,流落在外面,一向是老僧收养着。现在听说圣驾过此,老僧想贵子龙孙,不可抛弃在外边,特把他带来送还皇上。一来,叫这孩子回京去,安享富贵。二来,也不负了当年和郡王的一番交情。” 这件事来得离奇突兀,那总管太监听说是皇孙,便也不敢怠慢,急忙奏明皇上,干隆帝听了,也觉得十分诧异,吩咐把小孩传进舱去,皇帝看那小孩生得方脸大耳,举动从容,谈吐洪亮,一时也看不出他的真假来。 便传旨把那和尚和小孩一起带进京去审问。到了京里,干隆帝把这案件交给和珅。和珅回府去,先把那小孩传进来问时。 那小孩朗朗地说道:“俺从小便养在圆真和尚庙里,认圆真是俺的父亲,后来俺到五岁上,懂得事了,圆真和尚便说俺是多罗履端郡王的儿子。只因是侧福晋生的,那大福晋时时想弄死俺,才将俺偷偷地救出来。 养在庙中。俺听了和尚的话,知道自己是当今的皇孙,便时时对和尚说,要进京见皇祖父去。 如今既蒙皇祖父把俺带进京来,便请贵大臣替俺奏明皇上,快快放俺回家去。”和珅听了他的说话,看了他的神情,一时也猜不出是真是假,暂把他留在府里。又传那和尚来审问。 那圆真和尚供说:“郡王在日,和老僧十分知己,常常把老僧传进府去谈道参禅,下棋吃酒。又把内室的事件告诉老僧,原来郡王有两位福晋,一位正福晋,一位侧福晋。 那正福晋是丰贝勒的闺女,面貌美丽,性情十分泼辣。侧福晋原是小家碧玉,常常被正福晋虐待。郡王有时劝说几句,连郡王也被辱骂。因此郡王十分生气,常常对老僧说起。老僧劝郡王,闺房里面总以忍耐为是。 后来不多几年,那侧福晋生下一位公子来,那大福晋知道了,越发怀恨,她觑着郡王出差在外面的时候,悄悄地打发一个丫头,把那公子偷出府去,意欲把他丢在空野地方饿死他,那时老僧正到郡王府去,被俺撞见了,便求他们布施给老僧抱回庙剃度做了小和尚去。 那丫头进去对福晋说知,福晋也答应了。一面叫老僧把这小公子偷偷地抱去,一面报到宗人府,假说是害天花死了。 那侧福晋同时也被大福晋弄走了。待到郡王回来,见母子两人都不见,把他一气,便吐血死了。如今老僧念郡王身后,只有这个种子,又是皇上的嫡亲孙儿,因此把他送还皇上,给他骨rou团圆。 老僧看在郡王的交好面上,原没有别的贪图,只求大人早早审问明白,老僧也得早早回庙去。”那和珅得了两人的口供,便急急进宫去回奏。干隆帝听说那和尚重翻旧案,心中也有几分着慌。忙进宫到“绿天深处” 和春阿妃商量去。列位,你知道这春阿妃是什么人?原来便是多罗履端郡王的大福晋,如今给皇帝收下,封了妃子,住在绿天深处,十分宠爱她。 当初宗人府奏报永城郡王生了一个儿子,干隆帝心中即也十分欢喜,后来又报说害天花死了,皇上想起皇嗣单薄,便也觉得不欢。传旨把郡王唤进宫去,问起皇孙害天花的情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