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 (第1/3页)
第二章 几天后的晚上,马翌纾正在练钢琴,齐大伟便算好了时间捧着卖剩的豆花藉机上门。 “马爸爸好。”他大大方方的走进客厅,和正在看电视的马爸爸打了声招呼,再转向饭厅搁下手中的锅子。“马mama,今天的豆花还有剩,我妈叫我拿来请你们帮忙吃。” 齐家热情亲切、马家和气有礼,敦亲睦邻的工作都做得很好,两家大人小孩都相处得极为融洽,对彼此都不见外。 “记得跟你mama说谢谢呀!上次拿来的粉圆昨天才刚吃完,今天就又有豆花吃了。我们家的翌纾皮肤会那么白,全是因为天天吃你们家的豆花。”马mama笑盈盈的过来接手。 “那是翌纾遗传到马mama,所以皮肤本身就白啦,不然我也天天吃,怎么还是这么黑?”齐大伟嘴甜地说,钢琴声在此时停了下来,一直留意着的他立即再开口。“翌纾好像弹完了,我可以上去找她吗?” “可以呀,你去。”马mama抬了抬下巴,对齐大伟很放心。 得到允许,齐大伟扬起笑,三步并作两步的直奔二楼。 听见脚步声,马翌纾也快步走到门边探头瞧他。“你来啦!” “嗯,拿豆花来。”他进到她房间,一屁股就坐在她粉色的大床上。 “哇,我待会儿就要吃。”她开心的拊掌,那馋嘴的模样让齐大伟觉得可爱极了。 正所谓输人不输阵,跟那些各式王子比起来,他好歹也称得上是个豆花王子,而且比他们更有优势的是,他和马翌纾是邻居,还和她的父母相熟,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她喜欢吃他们家的豆花,六年不变。 “你功课做完了吗?”他瞅着她问,见她点头,他继续问:“那你明天晚上有没有…” “啊!好在你提起!”他的邀约都还没说完整,她却像突然想到什么似的叫了一声,打断了他的话。“明天晚上你有没有空?”她一边问,一边走到自己的书包旁翻翻找找。 齐大伟愣了下。他本来就是要约她明天晚上一起去夜市的,怎么正好她也要约他? “当然…”未竟的话语又被她突然递来的一个信封给阻断。 “哪,这是李佳莹要给你的信,她想跟你做朋友,约你明天去逛夜市。”她把信塞给他,很快的转达,交差了事。 李佳莹的这封信可是超级认真的写了好几天,还拼命求她要在他的面前多说几句好话,她的态度这么主动又积极,模样也长得不差,大伟应该很容易就被打动了吧? 老实说,她不喜欢当信差,这种差事做起来心情不太好…“李佳莹是谁?”齐大伟蹙着眉心问,一点也没有动手拆信的念头。 “李佳莹就是坐我隔壁,跟我很好的那个女生啊,我不是常跟你提过吗?”她不悦的微扬了声量。“哦~~我在讲话你都没有专心听哦?”他抿唇不语。坦白说,除了马翌纾这三个字,其余女生的名字在他听来都差不多。 “她是你的朋友,就可以算是我的朋友,为什么还要去逛什么夜市才算是做朋友?”他不认同的质疑。 “哎唷,人家的意思不是要做普通朋友,而是对你有好感,要跟你当男女朋友啦!”她撇了撇嘴解释。 他眉心的皱摺包深了,脸也绷了起来,沉声问:“你明知是这种信,还传来给我?” 如果她是想藉此间接表明她对他除了好友以外,毫无其他感觉,那么他已清楚知道了! “那佳莹就求我呀,我有什么办法!”他语气中的责怪让马翌纾莫名的感到歉疚,不禁羞恼地嗔道。“不想答应你就不要答应嘛,干么那么凶!” 齐大伟不发一语的横睨着她。 拜托,他不过是语调重了点,哪有凶啊! “难道你希望我真的跟她交往吗?”他试探地问。 她是因为不喜欢他,所以才会这么无所谓吗? 她想了想却反问:“你如果有了女朋友,那还会不会常常来找我?” 她虽然搞不清自己对齐大伟的实际感觉,但在乎他这一点是无庸置疑的,所以厘出来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担心被忽略。 “有什么差别吗?”他再问。 “当然有啊,如果你有了女朋友就不会常来找我,那我当然就不赞成了…”她坦承答。 “这么说,我如果有女朋友,还是会常来找你,你就赞成了?”他微愠的抢了白。 “嗯。”她理所当然的点点头。 还嗯咧?!他气结的瞪眼。 “我说错了吗?你眼睛瞪那么大做啥?”她还理直气壮的挑剔他的态度。 齐大伟抿抿嘴,实在不知该说什么好。 翌纾到底是不喜欢他,还是对这些事没神经? 如果是前者,他多问岂不是自讨没趣?如果是后者,他多问也没有用! “拿去还她。”把信塞进她手里。 “你都还没看耶!”她愕然扬声。 “不看啦,以后不要再帮人传信给我了!”他兀自生着闷气,头也不回的踩着愠怒的步伐,打道回府。 “大伟最近怎么变得怪怪的…”她撇了撇嘴,一迳觉得他阴阳怪气,没察觉他真正的心思。 低头看着手里的信,虽然大伟的拒绝让她莫名的松了口气,可不禁又要烦恼起来,该怎么跟佳莹说才好呢? 唉,小小年纪何必要被这种爱来爱去的问题困扰呢?根本是找麻烦嘛! ********* 后来,齐大伟隐藏起心底滋生的情愫,一埋就埋了近六年之久,任情苗扎根茁壮,却绝口不曾提起。 然而,如果是翌纾对爱情这回事没开窍就算了,但他后来发现上了高中之后就不是单纯没开窍了,而是她一心将他当成知己好友,根本没把他列为可以交往的对象。 由于两人联考时成绩都不差,所以考上的是同一所公立高中,连续三年也一样一块搭公车上下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