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五回视无影侠医寒冰蛇  (第3/3页)
之宫。又传说山有金台玉楼,为西王母居处。自古来昆仑山便蒙上一层神秘的罩纱。    此时天寒地冻,冰封万里。    李剑心弃马登山,展开轻功,跳跃如飞,不多时便已登上了一座山峰,他回头望了一眼来处,便飞速往第二座峰头掠去。    他为何要在冰封山岭时往昆仑山来?    不错,他曾说过要找几种草药。但他没说实话。    他想要的是一株雪莲。    人人都知雪莲乃稀世之宝,可遇不可求,他若说来是寻找雪莲,人人都会反对。    他是抱着侥幸的心理来试试运气的。    越过两个山头之后,他宛如到了水晶宫,到处是银装素裹,一片干净世界。    他准备在山里呆七八天,找不到,碰不着,便走回头路。    肩膀上吊着个大布包,包里装满了馒头,馒头经冰雪一冻,成了铁疙瘩,谁能咬得动?    不过,他咬得动,他有他的办法。    他提足功力,如飞似地爬山越岭,只一天下来已经到了冷僻之地。    找了个背风处坐下来,他从包裹中取出一只铁疙瘩似的馒头,把馒头夹在两掌中间,然后运起元阳神功,不一会,馒头不仅软了,还有一股烤黄烤脆了的香味,他兴高采烈地大嚼起来,又香又热,好吃已极,接连吃了两个,他又从包裹中取出一只小碗,舀些干净的冰块进去,再用双手捧碗,以元阳神功的热气,将冰化成碗开水,再捏上一小撮碎茶,不就是一碗香茗?他自得其乐地,一小口一小口把茶品完,然后小心翼翼收起碗。    该歇息了,他就在背风处,运起元阳神功,他坐的方丈内,冰化雪消,湿了他的衣襟,但不久便被热气烘干。    他自觉“掌中赤阳”已快练成,只要再有几日,当可试用。    第二日,他下到深沟,钻进偏坡,极力想寻到一株雪莲,然而他失望了,除了冰还是冰,哪有雪莲的影儿?    第三天,他发现了脚印。    那决不是他自己的脚印。    他仔细观察,这脚印是个穿草鞋的人留下的,而且时间不长。    他十分惊奇。什么人?居然在这种时候也上了昆仑山?莫非是“四凶禽”座下,又来找自己的麻烦?抑或不过是个也想碰运气采雪莲的武林人?此人武功之高,自不必说,否则,怎能来到这么高的山巅。    这脚印往坡下去,引起了他的好奇心,便蹑迹前往。    此人轻功卓绝,一跃之下,竟达十七八丈之远,最短的距离,也有五六丈。    虽然他也能做到,但对此人有了戒心,若是对头方面的人,将是一个劲敌。    如此跟了盏茶时分,足迹便没有了。    他不想再找,他来此是找雪莲,而不是蹑人踪迹的。便自顾往前走,不再寻找足迹。    走了半天,他停下来歇息。    然后将馒头放在手掌心“烤”    “唔,好香、好香!”    这突如其来的声音把他吓了一跳。    转头上仰,他背后高出两丈的峰头上,站着一个身躯高大的老和尚。    只见他慈眉善目,仙风道骨,一脸笑意。    李剑心站起身一揖:“大师请过来共享如何?小可馒头有的是。”    老和尚十分高兴:“老衲三日未进食,倒也有些饿了。”    来到近前,也打个盘膝在剑心对面坐下。    剑心递上一个热馒头,道:“大师请用。”    和尚也不客气,接过来就吃,边吃边道:“小施主好一手元阳神功。”    李剑心闻言大吃一惊:“大师何以识得在下功夫?”    老和尚微微一笑:“除了元阳神功,还有何种功夫能将馒头烤黄烤脆?”    李剑心不禁佩服,道:“敢问大师法号?”    “老衲少林仁心。”    李剑心拜道:“小子心仪大师已久,不料今日在此相见,真乃三生有幸!”    大师袍袖一拂,以一股柔和内力托住李剑心,不容他下拜。    剑心不便运功相强,只好不再施礼。    “施主高姓大名,何以知道老衲?”    李剑心便将父亲当年欲将他拜在大师门下的事说了。    “原来是故人之子,时光流转。好快的光阴,竟已长大成才了!”    “小子朽木,何堪造就。”    “不必过谦,无影侠医之名,江湖上业已轰传,施主定是偶有奇遇,方习得元阳功。”    “不瞒大师,小子幼时无意中拾得《宝鼎神丹秘籍》,得习此功。”    “原来如此,不知施主拜在何人门下?”    “无我上人…”    仁心大师吃了一惊:“上人乃两百多年前之异人,施主你…”剑心将掉进洞里的事讲了。    仁心叹道:“天缘凑合,非人所能求也,施主真好福气,未来驱魔除妖,非施主而外,天下再无第二人。”    剑心道:“岂敢,强中自有强中手,小子何敢狂妄耶?”    仁心大师正色道:“四凶禽功臻化境,要战胜这四个老魔头,确也不易,施主只要勤练元阳神功,足可一搏。”    剑心道:“小子从来不敢懈怠。”    谈起江湖近来种种大事,李剑心将自己的经历说了。    仁心大师道:“老衲数年来不敢疏懒,借云游四方之机,打探些消息,但彼等不露痕迹,至今不知四凶禽匿于何处。”    剑心道:“藏于泰山。”    他把春桃、秋荷所述讲了。    仁心大师道:“既有此说,慢慢查找吧。”    李剑心又用掌“烤”了两个热馒头,两人分吃。    仁心道:“一般内力可将馒头烘热,但不能烤焦,故老衲猜测施主使的是元阳神功,未料一猜便中。”    剑心道:“大师好轻功,上峰来小子都未觉察。”    仁心道:“那是你专心烤馒头,不防深山有人罢了。”    剑心道:“大师来此何为?”    “你呢?”    “采药。”    “什么药?”    “碰碰雪莲。”    “哈,和老衲一样。”    “大师寻到未?”    “哪里有这样的福气,不过,老衲发现了另一种东西,功效只怕比雪莲还高呢!”    “有这样的事?”    “有的,不过,老衲只是猜测。”    “愿闻其详。”    “老衲生平最喜游览名川大山,故离开少林寺在外漂泊。日子久了,足迹遍踏名山,常发现一些治病救人的珍贵药材,便顺手牵羊,携回住地,将它们制成丹药、济世救人,渐渐,老衲自感学识不足,辨认不出一些名贵药草,以后,老娜便搜集药物书册,时常翻阅,确也增长了不少学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