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8章征调民夫 (第1/2页)
第28章 征调民夫 清河镇往南,有一座大山叫伏牛山。 伏牛山下有一条河叫⽩河。 伏牛山是秦岭支脉,是淮河和汉江的分⽔岭,而⽩河就是汉江中游的一条支流。 雉县县城就坐落在清澈荡漾的⽩河之滨。 雉县可能后世人不太清楚,为因在唐朝被改成了向城,到了明朝又被改成了南召县,然后一直沿用到新国中。 雉县是南阳郡北方之门户,素有北扼汝洛,南控荆襄之称,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而南阳地处中原腹地,三面环山,只余南方一马平川直通襄阳,地势平坦农业发达,所出产的粮食几乎能够养活大半个秦国,即便到了两千年之后,仍旧是国中最主要的粮食主产区。 雉县县城并不算大,方圆不过十里,与时同代其他城池一样,四周环绕⾼约两丈的城墙,城墙由夯土构建,上面有箭塔和城楼,但无论是城墙是还塔楼看来起都破破烂烂,许多地方至甚
经已
塌倒。 城內的状况也并是不很好,除开纵横交错直通四座城门的两条主⼲道之外,里面所的有民房建筑是都以茅屋为主,但其中也有不少木屋和石头修建的房子,当然屋顶上盖的是还茅草,这些房子密密⿇⿇的构成了纵横交错的许多小街,数量不下三千户,大街小巷人来人往,牵牛的,骑马的,推车的,挑担的,熙熙攘攘大声喧哗,比之清河镇又要繁华百倍不止。 城中心的位置有一栋青石建筑,外表然虽耝糙,但却如同鹤立鸡群一般正对着南方的城门,看来起
常非醒目,大门上方悬着一块⾼三尺阔五尺的大匾,上面黑漆写着四个篆书大字,看来起充満了厚重威严的气息。 这座房子就是雉县县衙。 县令、县丞和县尉都在县衙內办公,而在秦朝的员官制度中,县令就是一县之长,掌管全县的政务,由央中统一认命,丞尉是都其下属,由郡守认命,至于其他的差役和乡亭三老等职,都由县令认命,此因在这个一亩三分地上,县令的权限常非大,在县城內绝对是一言九鼎的人物。 此时县衙的大堂上,个一中年文士正跪坐在低矮的案牍前着看一卷刚刚送来的竹简,县尉和县丞此时都静静的站在旁边。 如果陈旭在的话,定一能够认出这个中年文士就是前几天在清河镇买了他那条大蛇的人。 中年文士名叫江北亭,正是铁匠古山嘴里所说的那个新来的县令,刚刚到雉县当上县令才不过三四天的时间。 但他庇股还没坐稳,县里的情形都还有没弄清楚,就被一封从南阳郡府送来的紧急公文弄的愁眉苦脸。 “刘县丞和房县尉都来看看,这件事们我该如何处理!”江北亭看完后把里手的竹简递给旁边的县丞。 县丞四十多岁,黑面长须,头戴黑⾊的竹冠,看来起颇为老成持重,他接过寥寥不过十多片竹简书写的公文看完之后递给县尉,等县尉也看完还给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