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同屋的女孩 (第2/8页)
笑。他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 果然,吉人自有天相。在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的招聘中,他过关斩将直捣黄龙,当最后一轮面试的通知下来时,与他一同前往的同学已从起初的十几名变成一名。这时,大家开始对刘铁夫刮目相看。要知道,一九九六年的全国毕业生人数是最多的一年,也是历年来分配形势最紧张的一年,对同学们来说,中远这种国家级的大公司绝对是上上之选。有人开始暗叹自己为什么过去几年没有好好学习,也有人开始悄悄改变策略,在面试时故意显得口吃木讷。 正当刘铁夫在同学们的羡慕中满意地去参加中远的最后一轮面试时,系里人事科又转来一份深圳来信,原来招商银行总行准备录用他。大家这次更傻眼了。这个银行一个月前来校进行面试笔试,当时几乎全班除了读研究生的同学外都去啊,还有本专业的研究生,可怎么单单选中了刘铁夫?银行,这种大的国家商业银行的总行,是学国际金融的学生梦寐以求的地方,高收入的白领阶层更为众多人心向往之,可命运之神竟如此垂青这个从山东农村来的老实的农家后生。 刘铁夫将两者进行了短暂的比较后,很快选定了去招商银行,并且马上买了飞机票赶到深圳去用人单位学习了一个月。 从深圳回来,刘铁夫和同学们都进入做毕业论文的最后两个月,这时已不再有课了,每个同学都悠闲地享受着这大学的最后时光。 这时的刘铁夫却没有这么轻松,他在想一个问题:自己还缺什么?在过去几个月的几十个单位的招聘过程中,他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自己还缺点东西,一种属于能力的东西。从招商银行实习回来,他更坚信了这一点:仅有书本知识是绝对不够的。他经过仔细打听和比较,选定了他在大学里的最后一门课程——机动车驾驶。 三千元报名费给他带来的并非锦衣玉食游乐休闲,同学们发现刘铁夫每天早上六点起、晚上十点回,人变得越来越瘦、越来越黑。有些同学觉得他是自己找罪受,最后两个月还不好好放松一下,他却憨厚地一笑:“多学点总没坏处。” 时间在飞快地逝去,七月十二日,每一名同学拿到了各自的毕业证、学士学位证,刘铁夫还多拿了一个证——机动车驾驶员证。 临走前,全班同学聚餐,一个男生举着酒杯对刘铁夫说:“你小子真行,最后两个月上门课拿了个本,这大学里最后一门上得值,来,干一杯!”平日里宽和的刘铁夫此时却严肃起来,他认真地说:“你知道吗?学车不是我的最后一门课,更不是对我最有用的课,我的最后一门课从我走进第一个用人单位应聘就开始了,这门课我得一直上下去,直到我学会为止。” 这个男生举起的酒杯在空中停住了,不少听到他们对话的同学也停住了,他们突然觉得,刘铁夫正在给他们上着最后一课。 我上高二那一年 当初我一张稚气十足的贺卡,竟然改变了一个人的生活,真是不可思议,但现在静下来想想,又似乎有点明白了。 那时的生活好愉快,我的心就像秋日的晴空,寥廓、无忧无虑。后来从书上找到了一句话“秋空一碧无今古”便对写这话的人特佩服、特崇拜。 但毕竟也有一些不顺心的地方。数学题那令人头痛的X、Y,我总也弄不明白,自然而然地“迁怒”于数学教师,日渐地讨厌他了。 高二的上半年便浑浑噩噩地过去了。 下学期开学,换了数学教师。瘦高个,不管天热天冷,总是一身黑西服,也不打领带。谁想到讨厌数学的我,第一节课便对他产生了兴趣。他从直线上一点讲起,一直说到幻想中四维空间的隔着瓜皮吃西瓜。我第一次发现数学里还有这么多有趣的东西,便注意起他来。 他走路从不向四面张望,也即所谓的“目不斜视”起步前总要先微微抬起脚前掌,顿上半拍,然后再启步,他的口头禅是“很显然”我很羡慕他在数学上能有那么多的“很显然”便转而崇拜起他来了。每当他在课堂上露出这件“法宝”我们便哄堂大笑。但他从来不笑,或者说从来不曾真正笑过。他的数学功底极好,课也讲得极生动。 这是一个怪人。我在心里给他下了这样一个初步结论。 有一次,我们从他门前走过,远远地发现他一个人默默盯着外面的树枝发呆。手里影影绰绰拿着一个塑皮本子,眼尖的说像是本影集。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孤零零的一只麻雀在枯枝上立着,这有什么好看的,难道他有特异功能,能看透麻雀的五脏六腑? 他很少与人交往,一闲下来便坐着发呆。 那时我刚看完于渺的《14岁的独白》,想起书里面的那位不苟言笑的教师,心里便暗自嘀咕:他是否也是一座“神秘的火星石雕”?他的情感世界是一片荒漠吗?他有过爱吗? 他是那样神秘,他的情感外面好像裹着一层寒冰。 但他的消息还是点点滴滴地传播开了。我隐隐约约地知道:他大学本科毕业,高中时与班里的一个女生相恋。高考后她落榜了。为帮助贫困的她重新复习,他省吃俭用,毕业后又用自己的工资供她。她终于考上北方一所名牌大学。他们的感情更深了。他期待着她的毕业,幻想着他们的未来。然而,他的希望破灭了。她不喜欢教师这个职业,也不愿到小城里来工作。他原谅了她,却无法再原谅自己。 我听了之后,不由得暗暗地诅咒起那个负心的女人来,心里很不平。 天真的我便打算劝他一下,但要打破他情感外面那层坚冰,我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于是有一天,便弄一张贺卡,也不管什么时节,施展被语文教师所称道的作文“造诣”稚气十足地仿着《叔向贺贫》洋洋洒洒地写了一通,寄了出去。署名曰“崇拜你的人” 几天来,我便注意着他有什么动静。 果然,到了信发出的第三天上,他显得很激动。走进教室以后,第一次真正笑了,但并没有说什么。我发现他的笑很迷人,这节课自然也特生动。 他变了。他再不一个人闲坐呆望。他的球打得很好,他的舞跳得极棒。但上课时仍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