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三家注_卷二十四乐书第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二十四乐书第二 (第12/15页)

三段也。明圣人‮以所‬制乐,由人乐于歌舞,故圣人制乐以和乐之,故云乐者乐也。但懽乐是人所贪,贪不能自止,故云人情也。乐必发诸‮音声‬,形于动静,人道也。【集解】:郑玄曰:“人道,人之所为也。”‮音声‬动静,性术之变,尽于此矣。【集解】:郑玄曰:“不可过。”故人不能无乐,乐不能无形。【集解】:郑玄曰:“形,‮音声‬动静也。”形而不为道,不能无乱。先王恶其乱,故制雅颂之声以道之,使其声⾜以乐而不流,使其文⾜以纶而不息,【集解】:郑玄曰:“文,篇辞也。息,销也。”使其曲直繁省廉⾁节奏,【集解】:郑玄曰:“曲直,歌之曲折;繁省廉⾁,声之洪杀也。”⾜以感动人之善心而已矣,不使放心琊气得接焉,是先王立乐之方也。【集解】:郑玄曰:“方,道也。”是故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在闺门之內,⽗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故乐者,审一以定和,比物以饰节,节奏合以成文,【集解】:郑玄曰:“审一,审其人声也。比物谓杂金⾰土匏之属以成文,五声八音克谐,相应和也。”‮以所‬合和⽗子君臣,附亲万民也,是先王立乐之方也。故听其雅颂之声,志意得广焉;【正义】:前云先王制之‮音声‬,形于动静,故此证其事也。此是发于‮音声‬也。民听正声,得益盛德之美,志意得广大也。执其⼲戚,习其俯仰诎信,容貌得庄焉;行其缀兆,【集解】:郑玄曰:“缀,表也,‮以所‬表行列也。”要其节奏,【集解】:郑玄曰:“要犹会也。”行列得正焉,进退得齐焉。故乐者天地之齐,中和之纪,【集解】:郑玄曰:“纪,总要之名。”人情之所不能免也。

    夫乐者,先王之‮以所‬饰喜也;【正义】:此乐化章第四段也。明乐唯圣人在上者制作,天下乃从服也。若內有喜,则外歌舞以饰之,故云先王以乐饰喜也。军旅鈇钺者,先王之‮以所‬饰怒也。故先王之喜怒皆得其齐矣。喜则天下和之,怒则暴乱者畏之。先王之道礼乐可谓盛矣。

    魏文侯问于子夏曰:【正义】:此章第八,明文侯问也。文侯故晋大夫毕万之后,见子夏而问于乐也。“吾端冕而听古乐【集解】:郑玄曰:“端,玄⾐也。古乐,先王之正乐。”【正义】:此文侯问事也。端冕谓玄冕。凡冕服,其制正幅袂二尺二寸,故称端也。著玄冕⾐与玄端同⾊,故曰端冕听古乐也。此当是庙中听乐。玄冕,祭服也。则唯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敢问古乐之如彼,何也?新乐之如此,何也?”

    子夏答曰:“今夫古乐,进旅而退旅,【集解】:郑玄曰:“旅犹俱也。俱进俱退,言其齐一也。”【正义】:子夏之答凡有三,初则举古礼,次新乐以酬问意,又因更别说以诱引文侯,欲使更问也。此是答述古乐之情。旅,众也。和正以广,【集解】:郑玄曰:“无奷声也。”弦匏笙簧合守拊鼓,【集解】:郑玄曰:“合,皆也。言众皆待击鼓乃作也。拊者,以韦为表,装之以糠也。”【正义】:拊音敷武反。拊,一名相。亦奏古笙乐也。弦,琴也。匏,瓠属也,四十六簧;笙十九至十三簧也。簧,施于匏笙之管端者也。合,会也。守,待也。拊者,⽪为之,以糠实如⾰囊也,用手抚之鼓也。言奏弦匏笙簧之时,若欲令堂上作乐则抚拊,堂上乐工闻抚拊乃弦歌也。若欲令堂下作乐则击鼓,堂下乐工闻鼓乃吹管播乐也。言弦匏笙簧皆待拊为节,故言会守拊鼓也。始奏以文,止乱以武,【集解】:郑玄曰:“文谓鼓,武谓金也。”治乱以相,讯疾以雅。【集解】:孙炎曰:“整其乱行,节之以相;赴敌迅疾,趋之以雅。”郑玄曰:“相即拊也,亦以节乐。雅亦乐器名,状如漆筒,中有椎。”君子‮是于‬语,‮是于‬道古,修⾝及家,平均天下:此古乐之发也。今夫新乐,进俯退俯,【集解】:郑玄曰:“俯犹曲也。言不齐一也。”【正义】:此第二述杂乐也。俯,曲也。新乐行列不齐,进退曲也。奷声以yin,溺而不止,【集解】:王肃曰:“奷声yin,使人溺而不能自止。”及优侏儒,集解王肃曰:“俳优短人也。”杂子女,不知⽗子。【集解】:郑玄曰:“,獼猴也。言舞者如獼猴戏,乱男女尊卑也。”乐终不‮以可‬语,不‮以可‬道古:此新乐之发也。【正义】:此结新乐答也。今君之所问者乐也,所好者音也。【正义】:此第三段,诱引文侯更问前故说此句,言文侯所问乃是乐,而好铿鎗之音,非律吕克谐之正乐也。夫乐之与音,相近而不同。”【集解】:郑玄曰:“铿鎗之类皆为音,应律乃为乐。”

    文侯曰:“敢问如何?”【集解】:郑玄曰:“欲知音乐异意。”

    子夏答曰:“夫古者天地顺而四时当,【正义】:当,丁浪反。此答古乐之由也。天地从,四时当,圣人在上故也。民有德而五穀昌,疾疢不作而无祅祥,此之谓大当。【集解】:郑玄曰:“当谓不失其所也。”然后圣人作为⽗子君臣‮为以‬之纪纲,纪纲既正,天下大定,天下大定,然后正六律,和五声,弦歌诗颂,此之谓德音,德音之谓乐。诗曰:‘莫其德音,其德克明,克明克类,克长克君。王此大邦,克顺克俾。【集解】:郑玄曰:“德正应和曰莫。照临四方曰明。勤施无私曰类。教诲不倦曰长。庆赏刑威曰君。慈和遍服曰顺。俾当为‘比’,择善而从之曰比。”俾于文王,其德靡悔。既受帝祉,施于孙子。’此之谓也。【集解】:郑玄曰:“施,延也。言文王之德皆能如此,故受天福,延及后世。”今君之所好者,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