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三家注_卷四十三赵世家第十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四十三赵世家第十三 (第10/12页)

为义。齐抱社稷而厚事王,天下必尽重王义。王以天下善秦,秦暴,王以天下噤之,是一世之名宠制于王也。‮是于‬赵乃辍,谢秦不击齐。

    王与燕王遇。廉颇将,攻齐昔阳,【正义】:括地志云:“昔阳故城一名阳城,在并州乐平县东。舂秋释地名云‘昔阳,肥国所都也。乐平城沾县东有昔阳城。肥国,⽩狄别种也。乐平县城,汉沾县城也’。”取之。【集解】:杜预曰:“乐平沾县有昔阳城。”

    十七年,乐毅将赵师攻魏伯阳。【正义】:括地志云:“伯阳故城一名邯会城,在相州鄴县西五十五里,七国时魏邑,汉邯会城。”而秦怨赵不与己击齐,伐赵,拔我两城。十八年,秦拔我石城。【集解】:地理志云右北平有石城县。【正义】:括地志云:“石城在相州林虑县西南九十里。”疑相州石城是。王再之卫东阳,决河⽔,【正义】:括地志云:“东阳故城在贝州历亭县界。”按:东阳先属卫,今属赵。河历贝州南,东北流,过河南岸即魏地也。故言王再之卫东阳伐魏氏也。伐魏氏。大潦,漳⽔出。魏厓来相赵。十九年,秦取我二城。赵与魏伯阳。赵奢将,攻齐麦丘,取之。

    二十年,廉颇将,攻齐。王与秦昭王遇西河外。【集解】:徐广曰:“年表云与秦会渑池。”

    二十一年,赵徙漳⽔武平西。【正义】:括地志云:“武平亭今名渭城,在瀛州文安县北七十二里。”按:二十七年又徙漳⽔武平南。二十二年,大疫。置公子丹为太子。

    二十三年,楼昌将,攻魏几,【正义】:音祁。传云伐齐几,几拔之。又战国策云秦败阏与,及攻魏几。按:几邑或属齐,或属魏,当在相潞之间也。不能取。十二月,廉颇将,攻几,取之。二十四年,廉颇将,攻魏房子,【集解】:徐广曰:“属常山。”拔之,因城而还。又攻安阳,取之。二十五年,燕周【索隐】:赵人,为赵将。将,攻昌城、【集解】:徐广曰:“属齐郡。”【正义】:括地志云:“故昌城在淄州淄川县东北四十里也。”⾼唐,取之。与魏共击秦。秦将⽩起破我华阳,【正义】:括地志云:“故华阳城在郑州管城县南四十里。司马彪云华阳亭在今洛州密县。”是时魏、韩、赵聚兵于华阳。西攻秦。得一将军。二十六年,取东胡欧代地。【正义】:今营州也。【索隐】:东胡叛赵,驱略代地人众以叛,故取之也。

    二十七年,徙漳⽔武平南。封赵豹为平阳君。【集解】:战国策曰赵豹,平阳君,惠文王⺟弟。河⽔出,大潦。

    二十八年,蔺相如伐齐,至平邑。【正义】:括地志云:“平邑故城在魏州昌乐县东北四十里也。”罢城北九门大城。【正义】:恆州九门县城。燕将成安君公孙cao弑其王。【集解】:徐广曰:“年表云是燕武成王元年。”【索隐】:按:乐资云其王即惠王。二十九年,秦、韩相攻,而围阏与。【正义】:上于连反,下音预。括地志云:“阏与,聚落,今名乌苏城,在潞州铜鞮县西北二十里。又仪州和顺县城,亦云韩阏与邑。二所未详。又有阏与山在洺州武安县西五十里,盖是也。”赵使赵奢将,击秦,大破秦军阏与下,赐号为马服君。【正义】:因马服山为号也,虞喜志林云“马,兵之首也。号曰马服者,言能服马也”括地志云:“马服山,邯郸县西北十里也。”

    三十三年,惠文王卒,太子丹立,是为孝成王。

    孝成王元年,【集解】:徐广曰:“平原君相也。”秦伐我,拔三城。赵王新立,太后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索隐】:孔衍云:“惠文后之少子也。赵亦有长安,今其地阙。”【正义】:长安君者,以长安善,故名也。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彊谏。太后明谓左右曰:“复言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左师触龙言原见太后,太后盛气而胥之。⼊,【集解】:胥犹须也。穀梁传曰:“胥其出也。”徐趋而坐,自谢曰:“老臣病⾜,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体之有所苦也,故原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耳。”【索隐】:按:束皙云“赵惠文王子何者,吴广之甥,娃嬴之子也”如系家计之,则武灵王十六年梦吴娃而纳之,至二十七年王薨,及惠文王三十二年卒,孝成王元年遣长安君质于齐,若娃年二十⼊王宮,至此亦年六十左侧,亦可称老。而束广微言太后才三十有奇者,误也。曰:“食得毋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间者殊不欲食,乃彊步,⽇三四里,少益嗜食,和于⾝也。”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不和之⾊少解。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怜爱之,原得补黑⾐之缺以卫王宮,昧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原及未填‮壑沟‬而讬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为以‬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太后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不思也,祭祀则祝之曰‘必勿使反’,岂非计长久,为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左师公曰:“今三世‮前以‬,至于赵主之子孙为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曰:“此其近者祸及其⾝,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侯则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与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讬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之计短也,故‮为以‬爱之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是于‬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子义闻之,【索隐】:子义,赵之贤人。曰:“人主之子, 骨⾁之亲也,犹不能持无功之尊,无劳之奉,而守金⽟之重也,而况于予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