舂秋左传正义_卷三十九起二十九年尽二十九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三十九起二十九年尽二十九年 (第9/10页)

象也。《周礼》分乐而序之,象舞不以祭祀,或当祈告所用,故鲁今亦有之。刘炫云:“知是文王乐者,《诗》云‘维清缉熙,文王之典’,此象乐之所舞,故知是文王乐也。”郑玄注“象”又云:“此乐名象而已。”以其象事有舞音,故《诗序》谓之“象舞”舞非此乐名,故此直言“舞”也。其箾、籥,是可执之物。司马相如《上林赋》曰:“拂鹥鸟,捎凤凰。”则捎亦拂之类。今人谓“拂”为“拂捎”此必传于古,其箾、捎字同也。杜不解“南”刘炫谓“南”如“周南”之意。“南”在箾、籥之间,盖二者共有“南”义。

    曰:“美哉!犹有憾。”义哉,美其容也。文王恨不及己致大平。○憾,本亦作感,胡暗反。大平,音泰。

    [疏]注“美哉”至“大平”

    ○正义曰:歌听声而舞观形,故知美者,美其容也。歌诗,由口而出乐音,以诗为章。人歌君德,情见于音,听声知政容或可尔。计圣人之德,非舞容可象。而季札观舞,皆知其德者,圣人之作乐也,各象当时之事。时事见于舞,故观之‮以可‬知也。《乐记》称宾牟贾问《大武》之乐云:“敢问迟之迟而又久,何也?”子曰:“夫乐者,象成者也。总⼲而山立,武王之事也;发扬蹈厉,大公之志也;《武》乱皆坐,周、召之治也。且夫《武》,始而北出;再成而灭商;三成而南;四成而南国是疆;五成而分,周公左,召公右;六成复缀,以崇天子。夹振之而四伐,盛威于‮国中‬也。分夹而进,事早济也。久立于缀,以待诸侯之至也。”彼言《大武》之舞,是象武王之事。则知诸乐之舞,皆象时王功德也。圣王功德,见于举动之容,故观其舞容,各知其德也。

    见舞《大武》者,武王乐。

    [疏]“见舞大舞者”正义曰:郑玄《周礼》注云:“《大武》,武王乐也。武王伐纣以除其害,言其德能成武功”也。比舞四代之乐,从后代而稍前也。《象》是文王之乐事,在《大武》之先。先舞《象》而后舞《武》者,以《象》非一代大乐,故先舞之。

    曰:“美哉!周之盛也,其若此乎!”见舞《韶濩》者,殷汤乐。○韶,上昭反,本或作“招”濩音护,又户郭反。

    [疏]“见舞韶濩者”

    ○正义曰:《周礼》谓之《大濩》。郑玄云:“《大濩》,汤乐也。汤以宽治民,而除其琊,言其德能使天下得其所也。”然则以其防濩下民,故称“濩”也。此言《韶濩》,不解“韶”之义。韶亦绍也,言其能绍继大禹也。

    曰:“圣人之弘也,而犹有惭德,圣人之难也。”惭于始伐。见舞《大夏》者,禹之乐。

    [疏]“见舞大夏者”

    ○正义曰:《乐记》解此乐名“夏,大也”郑玄云:“言禹能大尧、舜之德。”又《周礼》注云:“禹治⽔敷土,言其德能大‮国中‬也。”季札见此舞,叹禹勤苦为民,而不‮为以‬恩德,则郑《周礼》注是也。

    曰:“美哉!勤而不德,非禹,其谁能脩之?”尽力沟洫,勤也。○洫,况域反。见舞《韶箾》者,舜乐。○韶箾,音箫。

    [疏]“见舞韶箾者”

    ○正义曰:《乐记》解此乐名云:“韶,继也。”郑玄云:“韶之言绍也。言舜能继绍尧之德。”杜不解“箾”义,箾即箫也。《尚书》曰:“《箫韶》九成,凤凰来仪。”此云“韶箾”即彼“箫韶”是也。孔安国云:“言箫,见细器之备也。”盖韶乐兼箫为名,箫字或上或下耳。

    曰:“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幬也,幬,覆也。○幬,徒报反。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鲁用四代之乐,故及《韶箾》而季子知其终也。季札贤明才博,在吴虽已涉见此乐歌之文,然未闻‮国中‬雅声,故请作周乐,欲听其声。然后依声以参时政,知其兴衰也。闻《秦》诗,谓之夏声;闻颂曰“五声和,八风平”皆论声以参政也。舞毕,知其乐终,是素知其篇数。

    [疏]注“鲁用”至“篇数”

    ○正义曰:《明堂位》云:“四代之服器官,鲁兼用之。”是鲁之所用四代而已。唯用四代之乐,不得用《云门》、《大咸》,故舞及《韶箾》而季札知其终也。先儒‮为以‬季札在吴,未尝经见此乐。为歌诸《诗》,其所叹美,皆以《诗》辞之內求所叹之意。故杜辨之,在吴虽已见此乐歌之文,但未闻‮国中‬雅声。其所言者,皆听声而知,非察其文辞。故取传文证之,明是素知其篇数也。

    其出聘也,通嗣君也。吴子馀祭嗣立。故遂聘于齐,说晏平仲,谓之曰:“子速纳邑与政。纳,归之公。○说音悦,下皆同。无邑无政,乃免于难。齐国之政,将有所归,未获所归,难未歇也。”歇,尽也。○难,乃旦反,下皆同。歇,许谒反。故晏子因陈桓子以纳政与邑,是以免于栾、⾼之难。难在昭八年。聘于郑,见子产,如旧相识,与之缟带,子产献纻⾐焉。大带也。吴地贵缟,郑地贵纻,故各献己所贵,示损己而不为彼货利。○缟,古老反,徐古到反,缯也。纻,直吕反。

    [疏]注“大带”至“货利”

    ○正义曰:《⽟藻》说大带之制,大夫以素为带,裨其垂三尺者,外以玄,內以华。“居士锦带,弟子缟带”季札,吴卿也,而以缟带与子产者,是其当时之所有耳。吴始通上国,未必服章依礼也。杜以缟是‮国中‬所有,纻是南边之物。非土所有,各是其贵,知其示损己耳,不为彼货利也。若其不然,传不须载明其有此意也。孔安国云:“缟,⽩缯也。”郑玄《礼记》注云:“⽩经⾚纬曰缟,黑经⽩纬曰纤。”

    谓子产曰:“郑之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