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四十三赵世家第十三 (第6/12页)
不作,百⽇不食。”肃侯下车谢。 十七年,围魏⻩,不克。【集解】:地理志曰山阳有⻩县。【正义】:⻩城在魏州,前拔之,卻为魏,今赵围之矣。筑长城。【正义】:刘伯庄云“盖从云中以北至代”按:赵长城从蔚州北西至岚州北,尽赵界。又疑此长城在漳⽔之北,赵南界。 十八年,齐、魏伐我,我决河⽔灌之,兵去。二十二年,张仪相秦。赵疵与秦战,败,秦杀疵河西,取我蔺、离石。二十三年,韩举【集解】:徐广曰:“韩将。”与齐、魏战,死于桑丘。【集解】:地理志云泰山有桑丘县。【正义】:括地志云:“桑丘城在易州遂城县界。”或云在泰山,非也。此时齐伐燕桑丘,三晋皆来救之,不得在泰山之桑丘县,此说甚误也。 二十四年,肃侯卒。秦、楚、燕、齐、魏出锐师各万人来会葬。子武灵王立。【索隐】:名雍。 武灵王元年,【集解】:徐广曰:“年表云魏败我赵护。”阳文君赵豹相。梁襄王与太子嗣,韩宣王与太子仓来朝信宮。【正义】:在洺州临洺县也。武灵王少,未能听政,博闻师三人,左右司过三人。及听政,先问先王贵臣肥义,加其秩;国三老年八十,月致其礼。 三年,城鄗。四年,与韩会于区鼠。【正义】:盖在河北。五年,娶韩女为夫人。 八年,韩击秦,不胜而去。五国相王,赵独否,曰:“无实其,敢处其名乎!”令国人谓已曰“君” 九年,与韩、魏共击秦,秦败我,斩首八万级。齐败我观泽。【正义】:括地志云:“观泽故城在魏州顿丘县东十八里也。”十年,秦取我中都及西阳。【集解】:徐广曰:“年表云‘秦取中都、西阳、安邑。十一年,秦败我将军英’。太原有中都县,西河有中阳县。”齐破燕。燕相子之为君,君反为臣。十一年,王召公子职于韩,立为以燕王,【集解】:徐广曰:“纪年亦云尔。”使乐池送之。【集解】:按燕世家,子之死后,燕人共立太子平,是为燕昭王,无赵送公子职为燕王之事,当是赵闻燕乱,遥立职为燕王,虽使乐池送之,竟不能就。【索隐】:燕系家无其事,盖是疏也。今此云“使乐池送之”必是凭旧史为说。且纪年之书,其说又同,则裴骃之解得其旨矣。十三年,秦拔我蔺,虏将军赵庄。【正义】:本一作“芘”音疋婢反。楚、魏王来,过邯郸。十四年,赵何攻魏。 十六年,秦惠王卒。王游大陵。他⽇,王梦见处女鼓琴而歌诗曰:“美人荧荧兮,颜若苕之荣。【集解】:綦毋邃曰:“陵苕之草其华紫。”【正义】:苕音条。⽑诗疏云:“苕,饶也。幽州谓之翘饶。蔓似幪⾖而细,叶似蒺?而青,其华细绿⾊,可生食,味如小⾖藿也。”又本草经云:“陵苕生下湿⽔中,七八月生,华紫,草以可染帛,煮沐头,发即黑也。”命乎命乎,曾无我嬴!”【集解】:綦毋邃曰:“言有命禄,生遇其时,人莫知己贵盛盈満也。”【正义】:按:命,名也。嬴,姓嬴也。言世众名其美好,曾无我好嬴也。重言“名乎”者,以谈说众也。异⽇,王饮酒乐,数言所梦,想见其状。吴广闻之,因夫人而內其女娃嬴。【集解】:方言曰:“娃,美也。吴有馆娃之宮。”孟姚也。【集解】:徐广曰;“古史考云內其女曰娃。”【索隐】:孟姚,吴广女也。广,舜之后,故上文云“余思虞舜之勋,故命其胄女孟姚以配而七代之孙”是已。然舜后封虞,在河东大阳山西上虞城是,亦曰吴城。虞吴音相近,故舜后亦姓吴,非独太伯、虞仲之裔。孟姚甚有宠于王,是为惠后。 十七年,王出九门,【集解】:徐广曰:“在常山。”【正义】:本战国时赵邑。战国策云:“本有宮室而居,赵武灵王改为九门。”为野台,【集解】:徐广曰:“野,一作‘望’。”【正义】:括地志云:“野台一名义台,在定州新乐县西南六十三里。”以望齐、中山之境。 十八年,秦武王与孟说举龙文⾚鼎,绝膑【集解】:徐广曰:“一作‘绝瞑’。音亡丁反。”而死。赵王使代相赵固迎公子稷于燕,送归,立为秦王,是为昭王。 十九年舂正月,大朝信宮。召肥义与议天下,五⽇而毕。王北略中山之地,至于房子,【正义】:赵州县也。遂之代,北至无穷,西至河,登⻩华之上。【正义】:⻩华盖西河侧之山名也。召楼缓谋曰:“我先王因世之变,以长南籓之地,属阻漳、滏之险,立长城,又取蔺、郭狼,败林人【正义】:即林胡也。于荏,而功未遂。今中山在我腹心,北有燕,【正义】:地理志云赵分晋,北有信都、中山,又得涿郡之⾼阳、鄚州乡;东有清河、河间,又得渤海郡东平舒等七县。在河以北,故言“北有燕”东有胡,【正义】:赵东有瀛州之东北。营州之境即东胡、乌丸之地。服虔云:“东胡,乌丸之先,后为鲜卑也。”西有林胡、楼烦、秦、韩之边,【正义】:林胡、楼烦即岚、胜之北也。岚、胜以南石州、离石、蔺等,七国时赵边邑也。秦隔河也。晋、洺、潞、泽等州皆七国时韩地,为并赵西境也。而无彊兵之救,是亡社稷,柰何?夫有⾼世之名,必有遗俗之累。吾欲胡服。”楼缓曰:“善。”群臣皆不欲。 是于肥义侍,王曰:“简、襄主之烈,计胡、翟之利。为人臣者,宠有孝弟长幼顺明之节,通有补民益主之业,【正义】:宠,贵宠也。通,达理也。凡为人臣,有孝弟长幼顺明之节制者,得贵宠也;有补民益主之功业者,为达理也。此两者臣之分也。今吾欲继襄主之迹,开于胡、翟之乡,而卒世不见也。【正义】:卒,子律反,尽也。言尽世间不见补民益主之忠臣也。为敌弱,【正义】:我为胡服,敌人必困弱也。用力少而功多,以可毋尽百姓之劳,而序往古之勋。【正义】:厚,重也。往古谓赵简子、襄子也。夫有⾼世之功者,负遗俗之累;【正义】:负,留也。言古周公、孔子留⾐冠礼义之俗,今变为胡服,是负留风俗之谴累也。有独智之虑者,任骜民之怨。【正义】:言世有独计智之思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