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四十四昭七年尽八年 (第9/11页)
癸亥,葬卫襄公。灵公,元也。 【经】八年,舂,陈侯之弟招杀陈世子偃师。(以首恶从杀例,故称弟,又称世子。○招,常遥反。) [疏]注“以首”至“世子” ○正义曰:招与公子过共杀偃师,而立公子留。及楚杀徵师,留出奔郑,招乃归罪于过,而使陈人杀之。及楚师来讨,又推过为首,得免重责,不死,而放之于越,是以招为从罪也。若其从招之诈,如楚之意,则宜书过杀偃师。由是仲尼知实其状,以招为首。传言:“书曰‘陈侯之弟招,杀陈世子偃师’,罪在招也。”是仲尼新意,以招为首恶也。从杀例者,从两下相杀之例也。《释例》曰:“大臣相杀,死者无罪,则两称名氏,以示杀者之罪,王札子杀召伯、⽑伯,是也。若死者有罪,则不称杀者名氏,晋杀其大夫阳处⽗,是也。”然则世子虽是副主,犹是人臣,从此人臣相杀之例,故称“弟”以见杀者之罪也。又称“世子”以见世子亦人臣也。郑段去“弟”陈招不去“弟”者,《释例》云:“陈招杀兄之子”“然不推刃于其兄,故以首恶称弟称名,从两下相杀也”是言招罪轻于害兄,故存弟也。 夏,四月,辛丑,陈侯溺卒。襄二十七年“大夫盟于宋”○溺,乃历反。 [疏]注“襄二”至“于宋” ○正义曰:溺以襄五年即位,尔来陈常从楚,唯有襄二十七年大夫与鲁同盟于宋。刘炫云:“往年卫侯恶卒,杜云‘元年大夫盟于虢’。此不数虢。”以杜为上下自相反。今知不然者,以盟于宋,经有明文,故指之。虢盟文不见经,故不数也。其卫侯恶更无盟处,唯有虢盟,故数之。刘不寻杜意,而规其过,非也。 叔弓如晋。 楚人执陈行人⼲徵师,杀之。称行人,明非行人罪。○⼲,古丹反。陈公子留出奔郑。留为招所立,未成君而出奔。 秋,蒐于红。⾰车千乘,不言大者,经文阙也。红,鲁地。沛国萧县西有红亭。远疑。○蒐,所求反。红,户东反。乘,绳证反。沛音贝。 [疏]注“⾰车”至“阙也” ○正义曰:传称“⾰车千乘”是大蒐也。十二年“大蒐于比蒲”三十二年“大蒐于昌间”定十三年、十四年“大蒐于比蒲”皆云“大蒐”此不云“大”知经阙文也。《释例》云:“红之蒐,传言‘⾰车千乘’,以所示大蒐也。而经不书‘大’,诸事同而文异。传不曲言经义者,直是时史之阙略,仲尼略而从之。《舂秋》不可错综经文,此之类也。刘、贾、颖云:‘蒐于红’不言‘大’者,言公大失权在三家也。十一年‘蒐于比蒲’,经书‘大蒐’,复云书大者,言大众尽在三家。随文造意,以非例为例,不复知其自违也。” 陈人杀其大夫公子过。与招共杀偃师,书名,罪之。○过,古禾反。 大雩。无传。不旱而秋雩,过也。 冬,十月,壬午,楚师灭陈。不称将帅,不以告。壬午,月十八⽇。○将,子匠反。执陈公子招,放之于越。无传。复称公子,兄已卒。○复,扶又反。杀陈孔奂。无传。招之党,楚杀之。○奂,呼乱反。 [疏]注“招之党楚杀之” ○正义曰:孔奂之为招党,传无其文。正以杀称名氏,是有罪之文,知其是招党也。文七年“宋人杀其大夫”传曰:“不称名,众也,且言非其罪也。”无罪不称名,知称名为有罪矣。若使孔奂无罪,仲尼必当变文。但此常非例,先无定制,不知其将何所称也。执招杀奂,皆是楚人为之,承上“楚师灭陈”之下,是楚可知,不复每文书楚。杜以注文隔,故言“楚杀”以明之。不言“杀陈大夫”者,杀他国之臣,例不书爵。宣十一年“楚人杀陈夏徵舒”是其类也。此执招杀奂,皆“灭陈”乃为之,故依次而书,书在“灭陈”之下。 葬陈哀公。嬖人袁克葬之。鲁注会,故书。○嬖,必计反。 [疏]注“嬖人”至“故书” ○正义曰:贾、服以“葬哀公”之文,在“杀孔奂”之下,为以楚葬哀公,故杜辩之“袁克葬之”案传“克欲杀马毁⽟,楚人将欲杀克”不得为楚葬之。若是楚葬,宜云“楚人葬陈哀公”当如“齐侯葬纪伯姬”不得直言“葬”也。且诸言葬某公者,皆是鲁往会葬之文,大夫不得书名,言其所为之事而已,故云“鲁往会,故书”也。案传袁克之葬,乃是私窃葬之。而鲁得会者,诸侯之卒,告卒不告葬。但葬有常期,知卒即往会之,未必得以礼从赴也。 【传】八年,舂,石言于晋魏榆。(魏榆,晋地。○魏榆,服云:“魏,邑也。榆,州里名。”) [疏]注“魏榆晋地” ○正义曰:服虔云:“魏,邑。榆,州里名。”襄二十三年叔孙豹“次于雍榆”雍榆,地名,知魏榆亦地名也。 晋侯问于师旷曰:“石何故言?”对曰:“石不能言,或冯焉。谓有精神冯依石而言。○冯,⽪冰反,注同。不然,民听滥也。滥,失也。○滥,力暂反,下注同。 [疏]“民听滥” ○正义曰:或民听滥失实,无言而妄称有言也。 抑臣又闻之抑,疑辞。曰:‘作事不时,怨讟动于民,则有非言之物而言。’今宮室崇侈,民力彫尽,彫,伤也。○讟,徒木反。侈,昌氏反,又尺氏反。怨讟并作,莫保其性。性,命也,民不敢自保其性命。石言,不亦宜乎!”是于晋侯方筑虒祈之宮。虒祁,地名,在绛西四十里,临汾⽔。○虒音斯,本又作,同。祁,巨之反,又音臣之反。汾,扶云反。叔向曰:“子野之言,君子哉!子野,师旷字。君子之言,信而有徵,故怨远于其⾝。怨咎远其⾝也。○远,于万反,注同。咎,其九反,下文同。小人之言,僣而无徵,故怨咎及之。《诗》曰:‘哀哉不能言,匪⾆是出,唯躬是瘁。《诗·小雅》也。不能言,谓不知言理。以僣言见退者,其言非不从⾆出,以僣而无信,自取瘁病,故哀之。○僣,子念反,注同,不信也。出,如字,又尺遂反。瘁,在醉反。哿矣能言,巧言如流,俾躬处休。’其是之谓乎!哿嘉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