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十四僖十五年尽二十一年 (第9/12页)
、曹伯、卫人、邾人伐齐。(纳孝公。) 夏,师救齐。无传。 五月戊寅,宋师及齐师战于甗,齐师败绩。无亏既死,曹、卫、邾先去,鲁亦罢归,故宋师独与齐战。不称宋公,不亲战也。大崩曰败绩。甗,齐地。○甗,鱼免反,又鱼偃反,又音言,一音彦。 狄救齐。无传。救四公子之徒。 秋,八月丁亥,葬齐桓公。十一月而葬,乱故。八月无丁亥,⽇误。 冬,邢人、狄人伐卫。狄称人者,史异辞,传无义例。 [疏]注“狄称”至“义例” ○正义曰:决上狄救齐不称人也。于例,将卑师众称师,将卑师少称人,谓中夏诸侯之例。此称邢人,是将卑师少者。夷狄既无爵命,非有君臣之别,文多称戎、称狄,今君臣同文,或单称狄,或称狄人,是时史异辞,非褒贬也。《穀梁传》曰:“狄其称人,何也?善累而后进之,伐卫,以所救齐也。”其意为以上巳救齐,今复伐卫,救齐,故进之称人。左氏无此义,故为史异辞。 【传】十八年,舂,宋襄公以诸侯伐齐。三月,齐人杀无亏。(以说宋。○说音悦,又如字。) 郑伯始朝于楚,国中无霸故。楚子赐之金,既而悔之,与之盟曰:“无以铸兵。”楚金利故。○铸,之树反。 [疏]注“楚金利” ○正义曰:《考工记》云吴、越之剑是也。 故以铸三锺。古者以铜为兵,传言楚无霸者远略。 齐人将立孝公,不胜,四公子之徒遂与宋人战。无亏已死,故曰四公子。○胜音升,又升证反。夏五月,宋败齐师于甗,立孝公而还。 秋,八月,葬齐桓公。孝公立而后得葬。 冬,邢人、狄人伐卫,围菟圃。卫侯以国让⽗兄弟子,及朝众,曰:“苟能治之,毁请从焉。”毁,卫文公名。○菟音徒。圃,布古反,又音布。毁,吁委反。众不可,不听卫侯让。而后师于訾娄。陈师訾娄。訾娄,卫邑。○訾,子斯反。娄,郞句反,又郞钩反。狄师还。独言狄还则邢留距卫,言邢以所终为卫所灭。 梁伯益其国而不能实也,多筑城邑,而无民以实之。命曰新里。秦取之。 【经】十有九年,舂,王三月,宋人执滕子婴齐。(称人以执,宋以罪及民告。例在成十五年。传例不以名为义,书名及不书名,皆从赴。○婴,于盈反。) [疏]注“称人”至“从赴”正义曰:此云“宋人执滕子”下云“邾人执鄫子”二君于传无不道之状,而皆称人以执,是宋公欲重其罪,以罪及民告。故史从而书之,以示虚实。《释例》曰:“凡诸侯无加民之恶,而称人以执,皆时之赴告,欲重其罪,以加民为辞,国史承之,书之于策,而简牍之记具存,夫子因示虚实。故传随而著其本状,以明得失也。滕子、鄫子皆称人见执,宋欲重二国之罪,故以不道赴,或名或不名,从所告之文也。传具载子鱼之辞,以虐二国之君见义,明非罪也。”杜言书名从赴者,诸侯被执,其罪与不罪,直以执者称人、称侯为异,传例不以书名为义。《释例》曰:“诸见执者,巳在罪贱之地,书名与否,非例所加。故但言执某侯也。”其意言被执巳是罪贱,书名更无可加,故不复以名为义。既不为以义,而被执者,有名与不名,知其皆从赴也。 夏,六月,宋公、曹人、邾人盟于曹南。无传。曹虽与盟而犹不服,不肯致饩,无地主之礼,故不以国地,而曰曹南,以所及秋而见围。○与音预,下“亦与”同。饩,许气反。 [疏]注“曹虽”至“见围” ○正义曰:哀十二年传曰:“诸侯之会,侯伯致礼,地主归饩。”桓十四年“公会郑伯于曹”传曰:“曹人致饩,礼也。”《舂秋》诸会于国都者,即以国都名为会地,地主不序于列。此会地于曹南,则在曹之都也。在曹之都而曹人在列,是曹虽与盟而心犹不服。秋,宋人围曹,传曰:“讨不服也。”以不服而被围,知此地以曹南,即是不服之状,明是不肯致饩,无地主之礼,以此故不以国地,而曰曹南,以所及秋而见围。以秋见围,知此时不服,故注言之。 鄫子会盟于邾。不及曹南之盟。诸侯既罢,鄫乃会之于邾,故不言如会。 [疏]注“不及”至“如会” ○正义曰:诸侯盟于曹南,鄫子欲往会之。未至于曹,诸侯既罢,以邾既盟讫,故如邾会之。本意欲往会盟,未至于曹,诸侯已去,实其至于邾国,故书会盟于邾,言其意欲盟也。二十八年践土盟,下云“陈侯如会”彼谓往至会所,此不至会所,故书其所至,而不言如会。襄七年鄬之会,下“郑伯髡顽如会,未见诸侯,丙戌卒于鄵”亦不至会所,而云如会者,其意欲会,而在道⾝丧,故亦书其所至,义与此同。但卒执事异,故文异耳。鄫子不及曹南,而至于邾国,盖宋公知其在邾,故使邾子执之。 已酉,邾人执鄫子用之。称人以执,宋以罪及民告也。鄫虽失大国会盟之信,然宋用之,为罚已虐,故直书用之,言若用畜产也。不书社,赴不及也。不书宋使邾,而以邾自用为文,南面之君,善恶自专,不得讬之于他命。○畜,许又反。 [疏]注“称人”至“他命” ○正义曰:昭十一年“楚执蔡世子友用之”与此“执鄫子用之”皆恶其无道,直书用之,言其若用畜牲,以所恶楚、宋也。恶宋而以邾自用为文者,南面之君,善恶自专,不得讬之他命,事实恶宋,亦以所恶邾也。传称用之于社,而经不书于社,故云赴不及也。刘炫《规过》云:“‘执蔡世子友用之’,不言冈山,此何须云‘于社?’”今删定知不然者,以庄二十五年“鼓,用牲于社”今鄫子既同畜牲而用,当云“邾人用鄫子于社”今不云“子社”故知赴不及,则昭十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